2014年高分子學會年會.第37屆高分子學術研討會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xt-Generation Electronics (ISNE 2014)

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ies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4 (IUMRS-ICEM 2014)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ing, Materials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ies (IC3MT 2014)

The 3rd Conference on Nanomaterials (CN 2014)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APEnergy2014)

Materials Challenges in Alternative & Renewable Energy 2014 (MCARE 2014)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EEME 2014)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Testing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MTIE2014)

2014 Energy 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SPIE Smart Structures/NDE 2014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 Science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MSME2014)

2014 MRS Spring Meeting & Exhibit

4th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Applied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Congress

Collaborative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Research (CCMR) 2014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chanical ,automation engineering(MSMAE 2014)

ICNFA 2014 –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technology: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Materials Research (ACAM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amond and Carbon Materials 2014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2014)

淡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歷史沿革與發展

 1950年,張鳴(驚聲)、張建邦父子創辦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是臺灣第一所私立高等學府。1958年改制為文理學院,1980年正名為淡江大學。迄今已發展成擁有淡水、台北、蘭陽、網路等4個校園的綜合型大學,共有8個學院、28,000餘名學生、2,100餘位專兼任教職員工及23萬多名校友,是國內具規模且功能完備的高等教育學府之一。在一體多元、多元一體的四個校園裡,本校堅強的行政團隊,積極運用整合創新策略和「同僚」、「官僚」、「政治」、「企業」四個管理模式,推動由「專業、通識、課外活動」課程和「德、智、體、群、美」所形成的「三環五育」教育,使淡江大學的學生在「國際化」(未來空間格局)、「資訊化」(未來生活模式)、「未來化」(未來時間架構) 之三化教育理念以及「樸、實、剛、毅」校訓的薰陶下,鍛鍊成具有心靈卓越的淡江人。本校期待藉由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思維及做法,使每位淡江人能夠「立足淡江、放眼世界、掌握資訊、開創未來」,成功邁向優質精緻、享譽國際的綜合大學。

  淡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簡稱化材系)成立於民國60年迄今歷經42載,設立之初,系名為「化學工程學系」,自民國81年起增設「化學工程研究所」招收碩士班學生,且從民國90年開始招收博士班研究生。近年來為因應科技潮流與產業需求,本系自92學年度起轉型更名為「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目前大學部每年招收學生人數180人(分3班)、碩士班招收學生32人(分2組)以及博士班招收學生2名。畢業系所友迄今已逾五千人,遍布產業界、服務業與學術界等各行業。2007年起陸續經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 的審查與實地訪評,通過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工程教育認證(認證第2007Y151號、第2009Y171號、第2011Y146號)。





學系特色

 本系教學與研究強調資訊化、國際化與未來化,並提供專精之課程設計與良好學習環境,以使畢業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以及良好的就業競爭力。本學系之特色為:

  • 強化電腦輔助教學,建立學生程式設計與化工程序模擬之能力。大學部四年級必修科「程序設計」課程,採小班電腦上機教學,並要求學生整合過去大學三年所學,利用專業Aspen程序模擬軟體,設計一完整之化工操作程序。 近年來,本系學生每年皆能於全國性”程序設計競賽”之中表現突出,迄今共獲得15項競賽獎,顯見該科之教學成效良好、課程設計符合產業需求。

  • 規劃符合時代潮流與未來產業趨勢之專業課程,並以「光電材料」、「精密分離技術」以及「能源工程」三大領域為目前發展重點。98學年度起,設立『材料科技學程』以及『綠色科技學程』2個領域學程,供學生自由選修,將有助於同學之升學與就業,並可配合產業需求;迄今修畢學程並獲頒證書之學生人數高達250人。自101學年度起,本校工學院並成立”綠色能源科技學分學程”,積極鼓勵本系學生選讀,以提昇其畢業後之就業競爭力;迄今,本系申請修讀之學生人數達30人。

  • 積極鼓勵教師從事研究,並致力於研究領域與經費資源的整合。目前已有精密分離技術、程序分析與模擬、能源工程、高分子材料及奈米材料研究群之成立。其中「精密分離技術研究群」獲得本校六年特色領域扶持研究計畫之經費挹注,連續6年,每年固定提撥150萬元研究經費;具體目標為若干年後,在”軟膠體之精密分離”與”高效能薄膜分離模組之研發”等研究主題,能居世界領導地位。該研究群並已爭取到”2016年第12屆世界過濾會議(WFC12)”之主辦權。

  • 為提昇能源與光電材料相關技術研發能量,促進產學合作機制,強化相關社會服務功能,於民國97年設立”能源與光電材料研究中心”。成立宗旨為:(一) 進行再生能源與光電材料相關技術之研究及推廣;(二) 成為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能源與材料教育及研究的資源;(三) 以研討會及產學合作方式將研究成果技轉產業界。

  • 於民國98學年度制訂 「化材系大學部學生五年一貫修讀學碩士學位規則」,並於同年度起實施,鼓勵本系大學部優秀學生選擇繼續留在本系就讀碩士班,以期達到連續學習之效果及縮短修業年限。

  • 提供多項校內外獎學金,以資鼓勵與獎勵本系優秀學子。獎學金項目計有「驚聲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台石化合成公司獎學金」、「翰可公司獎學金」、「化材系系友會獎學金」、「黃慶福先生獎學金」、「孫瑞隆先生獎學金」、「周彥雄先生紀念獎學金」、「鄭火炎先生紀念獎學金」、「何清木先生紀念獎學金」、「預研生碩士班入學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博士生入學新生獎學金」以及「化材系師長獎學金」等。





教育目標

 為因應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之工程教育認證,本系自訂大學部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具備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專業知識、技能與素養的工程師人才”。 研究所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具備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專業知識與研發能力之高等工程人才”;並且持續推動工程教育之改進,期能培育高等專業人才,服務社會。淡江化材系之系所經營自許畢業學生必須具有下述八項基本核心能力:

  • 具備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的基礎與專業知識。
  • 具備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實驗系統之操作與數據分析能力。
  • 具備運用專業技術及工具以解決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問題的能力。
  • 具備分析與設計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之元件、製程與系統的能力。
  • 具備計畫管理、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具備發掘、分析及處理工程問題的能力。
  • 具備認識時事議題、瞭解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對環境、社會與全球的影響以及持續學習的能力。
  • 理解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師的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

 本系畢業研究生則必須具備下述八項基本核心能力:

  • 具備且能運用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的專業知識。
  • 具備規劃與執行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專案之能力。
  • 具備撰寫專業論文之能力。
  • 具備創新思考與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
  • 具備跨領域協調整合之能力。
  • 具備國際視野。
  • 具備領導、管理及規劃之能力。
  • 具備自我學習成長之能力。




教師

 101學年度第2學期,本系專任教師共有20位,其中有一般講座教授1位、教授11位、副教授5位、助理教授3位;兼任教師共8位,其中教授3位、副教授2位、助理教授3位。下表為本系專任教師的學歷、證照、專長與資歷資料。本系專任教師皆為國內、外知名大學化工與材料相關領域博士,教師的專業足以滿足本系教學和研究的需要。

淡江大學化材系 教師專業分析表
姓名 職稱 最高
學歷
專業證照
(取得日期)
專長 重要經歷
林國賡 副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工博士 高分子加工、高分子流變學、高分子複合材料、輸送現象 南亞塑膠公司纖維事業部 助理工程師、淡江大學化工系講師
何啟東 教授兼工學院院長 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化工博士 分離技術、太陽能工程、輸送現象、應用數學 UC Santa Barbara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t.訪問學者、淡江大學化工系系主任、淡江大學能源與光電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淡江大學工學院院長
葉和明 講座教授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化工博士 輸送現象、薄膜分離、熱擴散分離程序、太陽能工程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教授、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客座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教授
陳幹男 教授 美國伊利諾大學化學博士 水性混成樹脂、紫外光硬化型樹脂等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開發和應用 中國化學會(台灣)理事長、亞洲化學聯盟秘書長
張裕祺 教授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工博士 電化學工程、應用動力學 工研院能礦所及民營化工廠
張正良 教授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化工博士 觸媒工程、輸送現象、高分子材料 化工系主任、能源與光電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黃國楨 教授 台灣大學化工博士 固液分離、粉粒體技術、薄膜分離技術 世界過濾組織(INDEFI)台灣代表2007~迄今,該組織主席2012~迄今
余宣賦 教授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化工博士 奈米陶瓷粉末合成技術、陶瓷膜製備、磁性與光電陶瓷 淡江大學化材系副教授
鄭東文 教授兼人力資源處人資長 台灣大學化工博士 薄膜分離技術、輸送現象、藥物控制釋放 台灣大學助教、淡江大學化材系系主任
鄭廖平 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化工博士 高分子薄膜、複合材料、功能性鍍膜 淡江大學化材系副教授
陳錫仁 教授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化工博士 綠色化工製程、能源系統應用、化工安全分析、電腦輔助設計 中油公司專案研究師、台電公司化學工程師
張 煖 教授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博士 環境工程技師( 84年6月17日) 可用能分析、環境工程、程序模擬與設計、能源工程 中鋼公司副研究員、虹門公司經理、大東亞石化公司特助
董崇民 教授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高分子科學博士 化學職類甲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驗監評人員、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驗監評人員、現場安全衛生監督人員 生物可分解高分子、幾丁聚醣化學改質、環氧樹脂改質 明志科技大學副教授、國科會第卅一屆科技人員進修博士三年獎助(1993-1996)。
林達鎔 教授 法國國立洛漢綜合科技學院博士 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自組裝奈米形態結構薄膜、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薄膜、樹狀高分子合成與應用 法國史特拉斯堡路易巴斯德大學研究員
吳容銘 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 化工博士 計算流體力學、輸送現象、薄膜分離技術 國立台灣大學博士後研究、淡江大學化材系副教授
賴偉淇 副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 高分子摻合、高分子結構與物性、兩性分子組裝與奈米材料設計
美國馬里蘭大大學博士後研究、淡江大學化材系助理教授 張朝欽副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 化工博士 奈米材料、有機-無機混成材料、光電高分子材料、光學薄膜、光致色變塗膜 國立台灣大學博士後研究、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研究
林正嵐 助理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化工博士 電化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掃描式電化學顯微鏡、有機/無機混成材料、電致色變材料與元件、溶膠/凝膠化學 中央研究院化學所博士後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博士後研究、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後研究
陳逸航 助理教授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工博士 程序設計、程序控制、氫能與燃料電池系統設計 台灣大學博士後研究、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中鼎工程公司工程師
許世杰 助理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化材所博士 藍紫光發光二極體元件、晶圓鍵合技術、光電半導體製程、光電材料開發 淡江大學化材系助理教授

 









實驗室空間與設備

1.  實驗室空間

 本系大學部之化學工程實驗(一、二、三)及材料工程實驗分別於單操實驗室及材料實驗室進行。採取分組實驗操作,除訓練學生對於儀器的使用,數據的擷取、判讀、分析之外,更期能培養學生對於團隊合作、報告撰寫以及工程倫理精神的認知。而和化學相關之實驗則由本校化學系支援,包括了普化實驗、有機實驗、物化實驗及儀器分析實驗。本系大學部實驗室空間詳下表:

image4

 此外,本系為使師生有足夠的互動空間,精心規劃了各類研究室及實驗室,期能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發展專業能力的環境。 研究生與大學部專題生進行研究之專題研究室,計有17間實驗室及3間研究室,將近250坪,如下表所示:

image6

2.  貴重實驗儀器設備

 本系研究所各項儀器設備,除由本校固定編列購置經費,並每年編列修繕維護費用,以維護各項儀器設備之妥善適用;在另一方面,各教師也藉由申請國科會、教育部、經濟部以及中科院等其他機構之委託研究計畫案經費,增添必要的實驗設備。主要的儀器設備列示如下(含部份貴儀中心共用儀器):

序號 系 所 設備名稱 擺放位置 負責老師
1 化材系 場發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FE-SEM) G310 林達鎔
2 機電系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SEM) G313 康尚文
3 化材系 高溫熱分析儀(TG&DSC; max. 1650 ℃) E117 余宣賦
4 化材系 中、低溫型熱分析儀 (DSC) G313 賴偉淇
5 化材系 X光繞射分析儀 (XRD) G310 余宣賦
6 化材系 螢光光譜儀 E116 鄭東文
7 化材系 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 E114 鄭廖平
8 化材系 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 E119 余宣賦
9 水環系 原子吸收光譜儀 (AA) E133 李奇旺
10 化材系 氣相層次分析儀 (GC) E905 鄭廖平
11 水環系 高效液相層析儀 (HPLC) E132 李奇旺
12 水環系 FIA流動式注射比色儀 E132 李奇旺
13 化材系 比表面積分析儀(BET-201A) E117 余宣賦
14 化材系 粒徑分析儀 G313 張朝欽
15 化材系 四點探針分析儀 E119 董崇民
16 化材系 接觸角試驗機 (測量樣品表面能與表面張力,可變溫) E119 鄭廖平
17 化材系 多角度靜態光散射儀-量測高分子分子量 G310 林達鎔
18 化材系 傅立葉紅外線光譜儀
19 化材系 融態流變儀(Paar Physica, MCR101) E117A 賴偉淇
20 化材系 電漿反應器 鄭廖平
21 化材系 凝膠滲透層析儀 E119 董崇民
22 化材系 極譜儀
23 化材系 反射式UV光譜儀









材料學會網址 版權所有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製作 by 台灣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