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八屆積體光機電科技與智慧財產權實務研討會

第十一屆環境保護與奈米科技學術研討會

陶瓷及材料之3D積層製造技術研習會

第30屆纖維紡織科技研討會

真空實務技術研習班

鎂合金表面噴塗技術研討會

2014年幾丁質幾丁聚醣暨生物材料研討會

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ies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4 (IUMRS-ICEM 2014)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on “Hybrid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Materials and Phenomena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Processing (ICAMP-8)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chanical ,automation engineering(MSMAE 2014)

2014國際再生醫學材料應用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Materials on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14 ISOMRM)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ing, Materials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ies (IC3MT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amond and Carbon Materials 2014

第一屆國際磨潤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Tribology Technology

2014石墨烯材料國際研討會 Recent Progress in Graphene Research (RPGR 2014)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2014)

International Forum on Systems and Mechatronics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4年海峽兩岸破壞科學與材料試驗學術會議 暨 第十二屆破壞科學研討會

IMPACT-EMAP 2014第9屆國際構裝研討會暨第16屆國際電子材料封裝研討會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AMSE 2014)

中原大學材料相關系所及研究單位介紹

中原大學化學系

系所簡介

中原大學化學系創立於民國四十四年,經不斷努力求新,已擁有一流的師資和設備,民國六十三年與化工系共同成立應用化學研究所,並於民國七十年獨立新的化學研究所,民國七十二年獲教育部核准成立博士班,使本系對學術之研究與實際之應用有更密切的配合,民國八十八年為因應國內社會經濟變遷,並響應教育部配合國家建設人力需求及學校校務發展計劃,將化學系分成化學組及材料化學組,兩組各招收一班,並同時成立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在理論與實際並重的嚴格考核下,學生素質不斷的提高。畢業後出國深造或服務於工業界,均有傑出之表現,為本系建立良好的聲譽。





系所特色

  • 理論與實驗並重,嚴格要求基本學科訓練,奠立學生堅實之基礎,提昇其再學習的能力,以應付多變的科技產業。
  • 提供多樣性課程,如奈米科技學程、生化科技學程,以擴展其視野,靈活其思考。
  • 注重實驗,力求學理與實務並重,訓練學生動手工作的習慣與實事求是的精神。
  • 注重專題研究,培養獨立思考、主動創新和系統整合之能力,並訓練面對挑戰、開創前程之胸襟。
  • 專任師資陣容堅強,並聘有許多學養與實務經驗豐富的業界專家擔任兼任教師,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並在教學與研究上力求精進。
  • 擁有獨立之系館,完善之設備,包含有教室、普通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生物化學、材料學、高分子化學等實驗室及貴重儀器室等。




發展方向

本系提供五大多元化學習及重點研究領域,研究發展方向包含:新材料合成及特性研究、新分析方法及開發、生物製藥化學、合成化學等。

image1




未來出路與就業機會

本系畢業的校友以進修研究及就業為兩大主要的出路,其進修的管道包含:化學、化工、環境工程、材料科學、核子工程、藥學、生物化學、污染防治、輻射生物、海洋化學等相關領域研究所;本系畢業系友之就業管道相當豐富,如在台積電、聯電等知名半導體公司及生物科技、奈米科技等產業界工作;同時亦有在各大化學廠、化工廠之研究發展、生產及管理部門服務,從事化學藥品及儀器之行銷,環保工作中之檢驗廢棄物處理;另外在各級學校擔任老師(包括大學、技術學院、高中、國中、小學),亦有系友擔任公務機關研究分析及行政部門之工作。





師資介紹

本系專任師資陣容堅強,並聘有許多學養與實務經驗豐富的業界專家擔任兼任教師,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並在教學與研究上力求精進。
卓越師資群及其研究專長如下:

職稱 姓名 最高
學歷
研究
專長
講座教授 廖俊臣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化學博士 有機化學、有機合成、有機光化學、藥物化學
講座教授 江彰吉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化學博士 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複合材料
教授兼系主任 黃悉雅 國立交通大學博士 分析化學、分離技術、材料分析、生物性催化
教授 陳玉惠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 能源電池、金屬氧化物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
教授 鄭建業 美國羅格斯大學博士 層析技術、分析化學、生物技術、感測器研製
教授 陳志德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博士 無機化學、有機金屬化學、X-光結晶學
教授 蔡宗燕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博士 奈米複材、有機-無機奈米混成、無機固態、光電材
教授 葉瑞銘 美國賓州卓克索大學博士 導電高分子材料、電化學、生物感測器
教授 李世琛 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 物理化學、光譜分析
教授 鄭吉豐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觸媒化學、材料化學
教授 王宏文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 陶瓷材料、材料科學
教授 林嘉和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博士 無機化學、固態化學、水熱合成
副教授 楊千金 美國加州大學博士 生物化學、分子生物
副教授 葉華光 美國愛荷華大學博士 永續化學、超臨界及次臨界技術、環境分析化學
副教授 蔡祐輔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博士 有機化學、醣化學、有機光化學
助理教授 賈緒威 英國劍橋大學化學博士 核磁共振
助理教授 莊 敬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博士 有機化學、有機光化學、有機金屬化學
職稱 姓名 最高學歷 研究專長
助理教授 陳欣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博士 物理化學、計算化學
助理教授 魯才德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博士 生物無機化學、無機物理方法、金屬酵素學
助理教授 韓政良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博士 有機合成、不對稱合成、醣化學
助理教授 駱立揚 國立交通大學化學博士 物理化學、光化學研究、無機光化學
助理教授 陳韻潔 中原大學化學博士 分析化學、超臨界流體技術、環境化學
助理教授 陳姿瑜 英國伯明罕大學化學博士 固態化學、無機離子交換材料、核廢料固化體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歷史沿革

中原大學化工系成立於民國四十四年,前身為中原理工學院,為中原創校四系之一,已成立近60年,亦培育許多傑出人才遍佈化工產界業。





定位與特色

本系定位於研究與教學並重之系所,以濃郁的研究風氣帶領澎湃的教學熱忱和積極的學習態度。特色在於嚴格要求學生的基本學科訓練,墊立堅實之數理基礎,提昇其再學習的能力,以應付多變的科技產業,並提供多樣性的應用課程,以擴展其視野,靈活其思考能力,注重實驗課程,力求學理與實務並重,訓練學生動手工作的習慣與實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學士專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創新和系統整合之能力,並訓練學生面對挑戰、開創前程之胸襟,重視團隊合作精神,透過親密的師生關係,學長學弟妹情誼,以及活潑多元的系學會活動,訓練學生服務人群,團結合作的精神。





研究領域

image1




未來規劃

  • 一、以精密材料、綠能製程、生物工程及薄膜技術為發展重點,加強群組合作。
  • 二、加強跨領域及跨界合作,爭取大型計劃,學術與工程應用研究並重。
  • 三、強化由分子至程序工程之完整化工基礎訓練。




師資介紹

職稱 姓名 最高
學歷
研究
專長
講座教授 賴君義 美國蒙他那州立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高分子薄膜
講座教授 薛敬和 日本東北大學高分子科學博士 智慧型高分子水膠、組織工程及再生醫學
講座教授 施顏祥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 產業發展與政策、公營事業與非營利機構實務
特聘教授 鍾財王 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化工博士 生質能源技術、分離技術非壓縮式節能空調系統
特聘教授 李夢輝 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化工熱力學、氣液平衡
特聘教授 李魁然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高分子薄膜、滲透蒸發、薄膜模組設計、氣體分離
特聘教授 張 雍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博士畢業 界面生物分子工程、高分子物理分子模擬與熱力理論計算
教授 錢建嵩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流體化床技術、焚化技術
教授 許克瀛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高分子反應工程
教授 莊清榮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輸送現象、過濾分離
教授 陳榮輝 美國田納西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製程效能評估診斷、學習式控制、生質能與節能系統控制
教授 胡蒨傑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薄膜分離、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
副教授 張村盛 美國加州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程序控制、電腦應用
副教授 魏大欽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電漿技術、電子材料
副教授 吳瑞璋 美國德拉瓦大學化工博士 生物感測、生化工程
副教授 陳志吉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電子構裝、無鉛銲料、半導體製程、熱力學、固態擴散
副教授 陳昱劭 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超重力技術、分離程序、粉體微粒化技術
副教授 林義峰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奈米材料、能源材料、無機陶瓷分離膜
助理教授 洪維松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薄膜分離技術、正電子科學、高分子加工
助理教授 費安東 法國蒙貝利耶第二大學過程工程博士 高分子材料工程、輸送現象
助理教授 劉偉仁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鋰離子電池、LED螢光材料石墨烯
助理教授 楊大毅 美國馬里蘭大學化學工學博士 磁性材料、奈米材料合成、高分子奈米複材
助理教授 周崇榮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博士 生物化學工程、蛋白質工程、化學生物學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宗旨及系所沿革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所)之宗旨在於培育具有專業能力與素養、敬業樂群、人格健全及謹守專業倫理之工程人才,並致力於學術研究,以服務企業界,貢獻社會及國家。

  • 西元1972年創設中原大學醫學工程學系,且為全國第一個創立醫學工程系的學校。
  • 西元1983年,成立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 西元1992年,於本校應用物理研究所博士班設立醫工組。
  • 西元1997年,成立醫學工程博士班。
  • 為貫徹本校「全人教育、終身學習」的理念,於西元2003年設立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西元2006年,正式更名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系所特色

  • 培養出能整合理倫與實用,為社會所需之醫學工程人員
  • 提昇本系學術研究以達國際水準
  • 促進產官學研之合作以提供社會服務,提升醫療水準
  • 維持且強化本系在社會及產業界之優良聲望




系所使命

  • 在教學方面:力求工程與管理兼備,學理與實務並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創新、解決問題以及系統整合之力,開創前程之胸襟。
  • 在研究方面:致力於醫學工程及相關領域之研究,融合理論與實用、關懷生命、切合社會與國家之需要,以成為企業界追求卓越之合作夥伴。




系所任務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融合生物醫學與工程科技於一爐,開啟現代學術整合研究的趨勢,以協助醫療品質之提昇增進國民之福祉。故本系任務為:

  • 培養兼具工程技術與醫學知識的醫學工程師,具有專業素養與能力,工程與管理兼備及專精於整合系統之醫學工程人才。
  • 從事融合理論與應用,促進科技發展之醫學工程術研究,並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促進醫學工程之廣泛應用。
  • 提供及拓展學術資源與研究成果服務社會。




師資介紹

職稱 姓名 最高
學歷
研究
專長
教授 張恆雄 日本東京電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骨科生物力學、復健工程、醫學量測及儀表、奈米生物工程
教授 蘇振隆 美國伊利諾大學醫學工程博士 醫學影像、生醫電磁效應
教授 謝瑞香 國立台灣大學生理學博士 神經生理、神經解剖
教授 婁世亮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醫學物理博士 植入式生醫微系統研發、生物微型感測器研發、生物醫學影像資訊系統研發
教授 翁清松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工博士 傳統醫學系統、醫療器材管理
教授 徐良育 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工程博士 訊號處理、醫用儀表
教授 蔡育秀 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工程博士 生醫資訊、健康福祉、分子生物影像處理
教授 謝明發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 生醫高分子與陶瓷材料、藥物制放、組織工程
副教授 張炎林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生物材料
副教授 胡威志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醫工博士 生醫訊號、醫用資訊
副教授 蔡正倫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工程博士 醫用電子儀表、醫用感測器、生醫光電
副教授 李文婷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微生物博士 幹細胞研究、組織工程、分子生物
助理教授 莊炯承 中原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博士 醫用積體電路設計、生醫感測器
助理教授 王明誠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生物材料力學、生物力學、生物材料表面改質技術、電漿技術、材料表面分析技術
助理教授 林政鞍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奈米醫學診斷及治療、微奈米生醫技術整合、微奈米細胞生物力學
助理教授 曾嘉儀 美國羅格斯大學神經科學博士 神經科學、細胞生物學
助理教授 錢均亮 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 訊號處理、影像處理、電腦視覺




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究發展中心

成立之背景與說明

薄膜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在近數十年來,在化學、能源、環保、生化、醫藥、食品、電子等許多近代工程與民生工業方面均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如:薄膜超過濾與逆滲透之海水淡化與純水製造、富氧薄膜氣體分離以供醫療之用、人工腎臟之血液透析薄膜、蛋白質或微生物的薄膜超過濾分離、半導體生產無塵室處理的微過濾薄膜等。而未來的發展更是方興未艾不可限量,許多國家均投入許多的資金與人員致力於其研究與開發,例如:美國國科會(NSF)支持於科羅拉多大學成立的薄膜分離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eparations Using Thin Films, CSTF)與位於荷蘭University of Twente的歐洲薄膜研究所(European Membrane Institute, EMI)等均是顯著的例子。

一個成功的膜組開發,需要充分了解各種膜材的物理、化學、機械特性,還需掌握待分離之混何物系統中各物質間物理、化學及生物性質的異同,並需掌握由製膜材料形成特殊薄膜結構的成膜技術,更需具有膜組形式設計與組合的能力。為達更高的分離效能或適應各種特殊功用,有時需有新膜材開發及表面改質的能力。由於薄膜科學與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相關技術層次高、系統複雜與精密性要求嚴格,在許多應用之上需要各種不同背景與專才的人員共同參與,因此整合不同系所甚至於不同學門的人力共同投入,成立專門的薄膜研發中心以推動薄膜科學與技術的整合發展,有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性。

本中心創辦人賴君義 講座教授在高分子薄膜技術領域研究多年,獲得國科會三次頒發傑出研究獎、傑出特約研究員獎、教育部學術獎,現任中原大學講座教授。他多年來與各界專家合作,深感薄膜科技整合之重要性,因此以整合薄膜上下游技術為目標,以中原大學化工系與機械系具有相關專長的的教授群為基礎,並結合國內許多學理素養精深並擁有專門技術之學者專家,於民國八十九年底成立薄膜技術研究發展中心。





目的與任務

中原大學薄膜中心成立目的,為推動與薄膜科技相關之學理與技術的開發應用,促進學術交流並增進與工業界之合作。其任務涵蓋學術研究、教育推廣與工業服務,工作的內容包括了創新性的薄膜科技研究、專利開發與技術轉移、學術交流與技術訓練。

  • 為了強化研究開發環境,本中心整合有關薄膜研究上、中、下游人力,匯集儀器設備,建立薄膜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使研究及開發的工作易於進行。
  • 為了培養薄膜科技人才,由各項研究、學術與教學活動培育研發菁英,以落實技術生根。
  • 為了推廣科學技術知識,藉由系統之教學、講習或研討會方式,介紹薄膜科學技術知識及研究成果。
  • 為了協助業者解決疑難,經由建教合作、測試分析、顧問服務等方式,協助工業界解決薄膜技術有關問題。
  • 為了建立國際交流平台,進行國際研究計畫合作、研究資源共享、交換研究人員和學生、教授互訪、簽訂合作協定和舉辦國際會議等工作。




中心功能

  • 學術研究:
    從事有關薄膜技術之基礎或先期研究。
  • 技術開發:
    將個人或研究群之創意轉化成實際可行之方案或接受工業界委託從事開發工作。
  • 建立資訊網:
    本中心在中原大學圖書館裡充實有關薄膜技術的圖書期刊資料。並藉研討會,中心網頁及中心成果報告之印行,將研究成果及國際新知介紹給各界。
  • 對外服務:
    業者可以委託方式使用本中心之儀器設備進行薄膜特性之分析測試,研究群成員亦可提供保密性顧問服務或建教合作。
  • 促進交流:
    本中心舉辦定期或不定期的講習會、研討會,邀請國外學者來台作學術交流。




中心架構與合作關係

本中心規劃六個研發工作群:

  • 研發工作群一:薄膜材料的合成與改質方法探討
  • 研發工作群二:薄膜成型機制與成型條件探討
  • 研發工作群三:輸送機構和膜結構之關係探討
  • 研發工作群四:薄膜模組和系統設計開發
  • 研發工作群五:能源與環境應用程序開發
  • 研發工作群六:生醫用薄膜生物相容性探討




願景

努力使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發中心成為:

  • 國際主要的薄膜技術諮詢中心:
    在超過濾、逆滲透、滲透蒸發、氣體分離、燃料電池、生化生醫用膜等領域,提供膜材選擇及解決操作問題之諮詢服務。
  • 國際主要的薄膜設計中心:
    提供最先進之新膜材開發,精進膜面改質,膜結構設計與大規模製膜技術。
  • 國際主要的薄膜應用開發中心:
    推動薄膜在各領域的新應用,協助製程改良與新製程開發。

終極目標以成為世界級頂尖薄膜科技研究中心為使命。





中心核心成員

單位 姓名 職稱 研究
專長
本校 賴君義 講座教授/中心創辦人 薄膜成膜機制、膜分離應用
本校 李魁然 特聘教授/中心主任 滲透蒸發、薄膜模組設計、正電子分析應用、薄膜結構鑑定
本校 莊清榮 教授/中心副主任 薄膜過濾、固液分離、水及廢水處理
本校 張 雍 特聘教授/中心副主任 生醫材料與生物分子工程、仿生雙離子功能性複合材料、智能型生醫薄膜、抗生物分子沾黏技術、血球分離技術
本校 鍾財王 特聘教授 分離技術、生質能源、化學除濕空調系統
本校 陳夏宗 特聘教授 高分子加工、薄膜製備、電腦輔助工程、射出成型、塑膠模具
本校 李夢輝 特聘教授 化工熱力學、氣液平衡
本校 陳榮輝 教授 膜分離系統最優化設計、重覆學習式類神經網路於製程控制設計、膜分離監控與診斷
本校 游勝傑 教授 薄膜生物處理、污水營養鹽處理、分子生物技術
本校 胡蒨傑 教授 薄膜氣體分離、高分子物理
本校 魏大欽 副教授 薄膜技術、電漿製程、電子材料、電漿診斷、電漿製程模擬
本校 林義峰 副教授 奈米材料、孔洞材料、無機陶瓷分離膜
本校 洪維松 助理教授 薄膜分離 複合材料、高分子加工、正電子科學
臺灣大學 王大銘 教授 膜分離技術、組織工程、分子模擬
臺灣科技大學 李篤中 教授 膜污染與控制、氫能經濟、生物微反應器
臺灣大學 童國倫 教授 膜過濾、膜組設計、無機薄膜、水處理、生化分離、分子模擬
清華大學 劉英麟 教授 高分子化學、高分子薄膜、奈米材料
中央大學 阮若屈 教授 薄膜分離、生化分子工程、組織工程
元智大學 孫一明 教授 薄膜分離、高分子生醫材料、藥物釋放控制、高分子擴散
元智大學 莊瑞鑫 教授 膜分離技術、生化分離、水/廢水處理技術
長庚大學 呂幸江 教授 薄膜分離、燃料電池、清淨製程、生化與奈米科技
桃園創新技術學院 蔡惠安 教授 中空纖維膜分離技術、滲透蒸發薄膜分離技術
宜蘭大學 黃書賢 副教授 高分子薄膜、滲透蒸發分離技術、氣體分離技術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何豐名 心臟科主治醫師 一般內科、內科各類疾病、心臟內科、心臟超音波、心電圖判讀、介入性心臟學檢查及治療、各類心臟血管疾病




中原大學生醫技術研發中心

成立背景

綜觀國內外生醫技術發展之趨勢,生物醫學與醫療器材科技產業近年來產值成長高達兩位數,目前已成為台灣選定的重點發展產業,而生技產業是集合人才、技術、資金、法規的高度知識密集型產業,在許多應用上需要跨領域、跨學門之不同專業背景與專才的研發人員共同參與投入。

依本校發展重點特色研究領域計畫方向,整合校內與生醫技術相關之研究開發資源,規劃一跨領域之生醫技術研發中心,並於2013年正式成立。





目的

  • 整合校內生醫相關研發技術與資源
  • 建置跨領域研究整合平台
  • 促成產學合作
  • 培育生技菁英人才
  • 致力成為國際級生醫技術之研發中心




中心成員

中心主任:化學系陳玉惠教授
中心依領域分成二組:

組別 成員
系所 職稱 姓名 研究
專長
奈米生醫材料應用及檢測組 化學系 教授 陳玉惠 能源電池、金屬氧化物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
化學系 教授 葉瑞銘 導電高分子材料、電化學、生物感測器
物理學系 教授 沈志霖 半導體物理、奈米科技
物理學系 副教授 許怡仁 生醫光電
物理學系 副教授 許經夌 凝態物理、奈米顯微技術
生物科技學系 教授 詹文雄 細胞生物學、訊息傳遞調控、胚胎毒理學
生物科技學系 教授 吳宗遠 基因工程學、分子生物學
生物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金亭佑生物技術、細胞生物學
生物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林淑容 基因修飾動物、分子生物學、疾病動物模型
生物科技學系 副教授 陳中庸 基因定序、臍帶血胚幹細胞
生物科技學系 副教授 許毅芝 光動力診斷與治療、癌症標靶診斷與治療、生技保健食品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副教授 李文婷 幹細胞研究、組織工程、光動力治療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教授 謝明發 生醫高分子合成、藥物劑型、天然藥物萃取與微脂體應用
機械工程學系 副教授 李有璋 光機整合、奈微米光學與製程、LED製程與封裝技術
化學系 教授 鄭建業 層析技術、分析化學、生物技術、感測器研製
電子工程學系 教授 鍾文耀 混合訊號VLSI設計、生醫電子積體電路設計應用
生物環境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黃郁慈 分子生物於環境上的應用、環境能資源生物技術、新型微生物除氮、微藻生質能源
奈米生物工程組(生醫光眼組)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客座教授 張恒雄 奈米生物工程、骨組織工程、奈米化中草藥及保健食品
物理學系 教授 沈志霖 半導體物理、奈米科技
機械工程學系 教授 章 明 光測力學、光機電整合、自動化光學檢測、微奈米操控技術
生物科技學系 教授 詹文雄 細胞生物學、訊息傳遞調控、胚胎毒理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教授 蔡育秀 生醫資訊、健康福祉工程、分子生物影像處理
電子工程學系 教授 張耀仁 身心障礙者輔助科技、服務學習
機械工程學系 副教授 張耀仁 先進半導體製程/設備控制、生物晶片、智慧型控制
機械工程學系 副教授 李有璋 光機整合、奈微米光學與製程、LED製程與封裝技術
機械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李昌駿 3DIC系統整合與力學設計研究、先進微系統構裝、計算固體力學
機械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林柏廷 熱流系統模擬及設計、機械設計及最佳化、可靠性最佳化設計
機械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周佑誠 動態系統與控制、機構設計與分析、智慧型嵌入式系統、平行計算
物理學系 助理教授 院繼祖 奈米光電、奈米電漿子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林政鞍 奈米醫學診斷及治療、奈米載體設計、奈米生醫光學、金奈米科技




中心顧問群

顧問 任職單位
張惠平教授 Georgetow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Lombardi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 Department of Oncology
黃力夫教授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USA / Division of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School of Pharmacy
危岩教授 北京清華大學 化學系
李利教授 俄亥俄州立大學 生醫及化學工程系
錢喣教授 Whitaker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UCSD/ 院長
David W.Grainger University of Utah /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中原大學奈米科技中心

成立歷程

為因應世界科技潮流、配合政府積極推動奈米科技的政策以及整合中原大學研發資源,本校於民國91年5月通過成立奈米科技中心。其後,為積極培育奈米科技方面的基礎研發人才,94學年度獲教育部核准成立奈米科技碩士學位學程,96學年度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

奈米科技中心目前由本校二院(理學院、工學院)、五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科系、醫工系、機械系)有奈米領域專才並對研發整合有興趣之三十八位教師所組成;在中心所提供之平台,將上、中、下游技術串連、整合,以開發及應用奈米生醫材料及綠能材料為主要發展方向,並結合奈米與傳產技術進行開發及技術轉移,與產業界連結。自成立以來,本中心已承接多件國科會提升私校研發能量專案計畫,在地型學界科專計畫,及奈米國家型計畫,其他中小型建教案百餘件,且獲專利十多項,技術轉移數百萬,並建置足夠之基礎研發設備,提供校內外研究及服務使用學習環境。」





研究方向

中心自成立以來共承接6件國科會提升私校研發能量專案計畫,1件經濟部學界科專計畫,以及數十件中小型產、官、學界合作計畫。成員間已建立成熟的團隊合作模式,未來將以研發生醫材料以及綠能材料為未來的研究方向。





定位

  • 提供整合平台,積極推動生醫、能源及傳產等技術之跨領域產、官、學合作計畫及技術轉移。
  • 針對重點發展領域積極培育並延攬國際人才,提升學術及技術開發之競爭力。
  • 增進與國際相關研究中心之交流、合作,加速國際化程度。
  • 成為台灣奈米科技領域指標中心。




成員介紹

系所 職稱 姓名 研究
專長
物理學系 教授 沈志霖 半導體物理、奈米科技
物理學系 教授 邱寬城 晶體成長、有機半導體材料與光電元件物理
化學系 教授 陳玉惠 能源電池、金屬氧化物氣凝膠、高分子、複合材料
化學系 教授 葉瑞銘 導電高分子材料、電化學、生物感測器
化學系 教授 鄭吉豐 觸媒化學、材料化學
化學系 教授 王宏文 陶瓷材料、材料科學
化學系 教授 黃悉雅 分析化學、分離技術、材料分析、生物性催化
電子工程學系 教授 鄭湘原 積體電路製程與元件、記憶體設計與應用、固態感測器與系統
化學系 教授 蔡宗燕 奈米複材、有機-無機奈米混成、無機固態、光電材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教授 張恆雄 骨科生物力學、復健工程、醫學量測及儀表、奈米生物工程
生物科技學系 教授 吳宗遠 基因工程學、分子生物學
生物科技學系 教授 詹文雄 細胞生物學、訊息傳遞調控、胚胎毒理學
化學系 教授 李世琛 物理化學、光譜分析
物理學系 副教授 許怡仁 生醫光電
物理學系 副教授 許經夌 凝態物理、奈米顯微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副教授 李文婷 幹細胞研究、組織工程、分子生物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教授 婁世亮 植入式生醫微系統研發、生物微型感測器研發、生物醫學影像資訊系統研發
物理學系 副教授 王智祥 分子束磊晶法、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元件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教授 謝明發 生醫高分子與陶瓷材料、藥物制放、組織工程
化學系 教授 林嘉和 無機化學、固態化學、水熱合成
生物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金亭佑 生物技術、細胞生物學
生物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林淑容 基因修飾動物、分子生物學、疾病動物模型
物理學系 助理教授 鐘元良 介觀物理,奈米物理,碳基材料,低溫物理
生物科技學系 副教授 許毅芝 光動力診斷與治療、癌症標靶診斷與治療、生技保健食品
生物科技學系 副教授 蕭崇德 表皮幹細胞之訊息調控、斑馬魚發育生物學
機械工程學系 副教授 李有璋 光機整合、奈微米光學與製程、LED製程與封裝技術
物理學系 助理教授 楊仲準 奈米物理、磁性物理、中子與X光繞射、超導物理
物理學系 副教授 徐芝珊 液晶物理與光學、液晶顯示器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林政鞍 奈米醫學診斷及治療、微奈米生醫技術整合、微奈米細胞生物力學
生物科技學系 副教授 陳中庸 基因定序、臍帶血胚幹細胞
物理學系 助理教授 趙宇強 有機光電半導體元件與物理
化學系 助理教授 陳欣聰 物理化學、計算化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王明誠 生物材料力學、生物力學、生物材料表面改質技術、電漿技術、材料表面分析技術
物理學系 助理教授 院繼祖 奈米光電、奈米電漿子學
生物科技學系 教授 吳光哲 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腫瘤學、病毒學
生物科技學系 助理教授 招名威 毒理學、自由基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病理
生物醫學工程 助理教授 曾嘉儀 神經科學、細胞生物學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醫師 何豐名 一般內科、心臟內科、心臟超音波、心電圖判讀、介入性心臟學檢查及治療、各類心臟血





材料學會網址 版權所有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製作 by 台灣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