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儀器科技創新獎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i-ONE)

201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ISAMR 2015)

2015年幾丁質幾丁聚醣暨生物材料研討會 暨 科技部成果發表會

10th Anniversary Asian-Europe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sma Surface Engineering (AEPSE2015)

第二屆海峡兩岸功能材料科技與產業峰會

第十二屆國際量測技術與智慧型儀器研討會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ISMTII 2015)

104年度-2015半導體光電製程設備零組件與系統設計專題競賽

3D列印創新應用競賽

The 10th Anniversary Asian-Europe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sma Surface Engineering (AEPSE2015)

第10屆國際構裝暨電路板研討會(IMPACT)暨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TPCA Show)暨國際軟電與印刷電子研討會(ICFPE)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and Engineering (ICICE 2015)

第二屆臺灣磨潤科技研討會暨2015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

2015磨潤科技實務技術競賽

14th 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i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IUMRS-ICAM 2015)

第5屆前瞻能源陶瓷材料與永續能源低碳社會應用科技國際研討會(ACTSEA-2015)

2015自動化科技國際研討會(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Automation 2015)

2015年國際鍍膜科技研討會(TACT 2015, International Thin Films Conference)

國際太陽光電科學與工程會議25th International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ference (PVSEC-25)

2015國際電子元件與材料研討會(2015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and Materials Symposium, IEDMS 2015)

2015年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年會

ICCPE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15康寧創星家-創新應用競賽

台灣金屬熱處理學會2015年會論文研討會 暨振鋒企業論文獎

2015通用矽酮第三屆矽膠創意應用設計競賽

The 43rd Conference on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PCSI-43)賽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on Advanced Ceramics and Composites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mpact Engineering (ISIE)

台大凝態中心

簡介/概況

有鑑於凝態科學的基礎研究對於人類社會有深遠的影響,經李遠哲院士、沈元壤院士等學術界領袖大力奔走,並在李國鼎資政的支持下,行政院於1992年10月核定在台灣大學首度建立一個跨領域及前瞻性的研究中心:凝態科學研究中心。本中心的宗旨在於結合專業傑出的研究人力與先進尖端的研究設備,建立跨院系、校際、和國際間之密切合作,從事基礎與應用科學領域的整合型研究及卓越科技人才培訓,期以加速提升我國之科學及技術水準並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由於本中心定位的特殊性,因此不同於台大的一般系所,凝態中心在台大是屬於院級的學術單位;其專任成員也不同於台大教授,而是如同中央研究院一般以研究員稱呼,並不需負責授課。

凝態中心成立後在第一任主任黃昭淵的領導下開始招攬研究人員,成立實驗室,並積極爭取經費以興建研究大樓。初期凝態中心的實驗室與行政室借住於台大校園各處,包括台大應用力學館、中研院原分所、與台大全球變遷中心。當時的研究領域規劃已涵蓋物理、化學、電機、化工、材料及應用等凝態科學相關學門。此時期,也奠立中心使命與願景,不僅要學術卓越也要產業應用。後經過陳正宏副校長短暫代理主任後,由莊東榮教授於1998年獲選接任第¬二任中心主任,積極展開校內外之合作,並率中心同仁參與卓越計畫,在教育部經費挹注之下,大大提升凝態的硬體建置,同時凝態科學暨台大物理系館自1995年開工後也於2000年底建造完成。2001年1月,原本散落在各處的實驗室與人員也終於能搬進今日的凝態物理新館,落地生根,進入茁壯期。2003年8月至2009年12月,陳正弦教授接任第三任中心主任,此期間,凝態中心爭取到兩項大型國家型奈米科技研究計畫,再加上後卓越計畫與卓越領航計畫,更加強化對顯微與能譜研究設備的投資,尤其是在奈米核心設施計畫下,成立了當時全台灣第一個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實驗室。此外,凝態中心並與中研院原分所簽訂合作備忘錄,開啟中心在能源研究的動能。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郭瑞年教授任第四任中心主任,此期間,與台大奈米科技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功能性研究中心,而凝態中心制度也更為成熟,國際合作日漸茁壯。目前由林麗瓊特聘研究員擔任中心第五、第六任主任,更努力拓展凝態中心的能見度與影響力,邁向新的世紀。2014年本中心亦與日本京都大學具高度國際聲望,且有近百年歷史之化學研究所簽訂合作備忘錄。

有鑑於凝態科學的前瞻研究永遠不脫離新穎材料與尖端量測技術兩大類,凝態中心近年來研究的特色、強項、與能量均集中在這兩大領域:新穎尖端材料與微觀能譜顯微技術。目前凝態中心已設立無機尖端材料、尖端薄膜異質結構與自旋電子、半導體物理與奈米電子、有機分子材料、理論模擬與材料計算、電子顯微學、雷射光學、表面奈米科學、與奈米物理等9個研究組與實驗室。本中心目前有11位專任教授與研究員、1位榮譽教授、9位合聘教授與研究員、3位國科會研究學者、約20位博士後及上百位研究助理與研究生。中心研究人員所主持之研究計畫超過百項以上,從中心實驗室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之研究生超過百位,與中心有合作計畫的校內外學者超過200人。在凝態中心的研究尤其強調跨領域的合作,目前中心的重點研究包含了數項能源相關材料的跨領域合作計畫,還有科技部重點支持的尖端晶體材料聯合實驗室、顯微技術與奈米分析等核心設施。





師資及研究方向

本系目前有專任教師21位,其中教授12位、副教授3位、助理教授4位、講師2位。具博士學位者高達75%以上,每位老師不但學有專精並具有實務經驗,師資陣容堅強。

姓名 職稱 學歷 專長
林麗瓊 主任、研究員 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 材料科學
王立義 副主任、研究員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化學博士 共軛性高分子、超分枝高分子、有機光電元件
陳正弦 名譽教授、研究員 美國康乃爾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 電子顯微鏡與凝態物理
張玉明 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 雷射光譜與影像、非線性光學、半導體超快現象
鄭鴻祥 研究員 英國牛津大學實驗物理學博士 半導體物理光電特性、奈米製作、分子束磊晶
周方正 研究員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物理博士 單晶成長、新材料研發、磁性
林倫年 研究員 日本東北大學化學博士 物理化學理論、量子化學計算
林昭吟 研究員 美國休士頓大學物理學博士 超導物理及應用、磁性材料研究、奈米結構氧化物
白偉武 研究員 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學博士 表面奈米科學、掃瞄探針顯微術
朱明文 研究員 法國南特大學材料科學博士 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學, 電子損失能譜學, X光結晶繞射學, 凝態物理學
王俊凱 研究員 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 超快雷射光譜、表面拉曼光譜、奈米雷射光譜、有機半導體物理特性、雷射與物質的強作用、電漿子、非線性光學、表面分子吸附與光化學、超快化學反應動力學
張之威 副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學博士 熱傳導與熱電效應、奈米機械、奈米光學、奈米製成技術




近年重要研究突破與獲得榮譽

2015年 前主任 郭瑞年 教授榮獲2015年「第八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2014年 本中心李明浩博士榮獲科技部「103年度博士研究人員學術著作獎」。

2014年 本中心王立義 研究員博士班研究生謝炎儒 榮獲 2014 International Inventor Prize「國際傑出發明家博學博士」。

2014年 張之威 助理研究員榮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第二屆「年青學者創新獎」及第十二屆「有庠科技論文獎_奈米科技類」。

2014年 朱明文 副研究員與林昭吟 研究員等團隊領先全球發現氧化物界面一維電子線, 刊登於2014年3月國際頂尖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年 白偉武 研究員與張玉明 研究員之實驗室合組成「疾速影像」團隊,榮獲科技部「創新創業競賽創業傑出獎」。

2013年 林麗瓊 主任榮獲2013 AVI國際材料科學與技術獎。

2013年 牟中原 合聘教授獲2013年「發展中世界科學院」(TWAS) 化學獎。

2013年 凝態中心張之威 助理研究員、朱明文 副研究員和劉思謙 助理研究學者等團隊的研究論文 "Observation of room-temperature ballistic thermal conduction persisting over 8.3 µm in SiGe nanowires" 刊登在2013年7月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年 林麗瓊 主任榮獲2012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

2012年 中心陳威廷 資深研究技師(周方正老師研究室)榮獲日本京都大学平成24年(2012年)「京大化研奨励賞」(ICR Award for Young Scientists)

2012年 朱時宜 合聘教授獲2012年「發展中世界科學院」(TWAS) 新任院士。

2012年 朱明文 副研究員獲得2012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2011年 白偉武研究員、林麗瓊研究員實驗室參加2011台灣奈米影像競賽獲得優異成績

2011年 朱明文副研究員榮獲中研院「2011年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2011年 林麗瓊、周方正研究員榮獲國科會99年度傑出研究獎

2011年 林麗瓊老師榮獲99年度第一期傑出人才講座

2011年 王俊凱老師榮獲經濟部第六屆奈米產業科技菁英獎

2011年 王俊凱博士與中研院王玉麟博士發明「具同時捕獲與偵測細菌功能的拉曼加強型微生物檢測晶片」發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0年 張之威老師榮獲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98年度第二期「積極爭取國外優秀年輕學者獎助」

2010年 朱明文老師榮獲2010年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第八屆有庠科技論文獎( 奈米科技類)」
得獎論文:電子束於單一及耦合奈米顆粒表面電漿子明暗模式之探索
得獎論文:Probing Bright and Dark Surface-Plasmon Modes in Individual
得獎論文:and Coupled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 Using an Electron Beam
刊登期刊:Nano Letters

2010年 白偉武研究員團隊深入探討單層碳六十薄膜吸附於金屬表面的介面結構與電荷轉移影響,刊登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9年 王俊凱老師與中研院原分所王玉麟所長、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林奇宏教授三人,以「奈米粒子陣列加強式拉曼光譜技術在生醫檢測之應用」榮獲行政院 2009年傑出科技貢獻獎,此項傑出團隊研究可快速應用於細菌鑑定及抗藥性篩檢,對於臨床細菌感染與治療上大有幫助。





展望

與許多系所相較,凝態中心雖仍是相對年輕的單位,卻是第二個建制性的校級研究中心。台大乃至國內許多相關領域的研究中心多數為功能性的設置,成員來自相關系所單位,大都設置多樣共同設施供中心成員使用,其功能常以服務性質為主。相較之下,建制性研究中心如凝態中心則能凝聚研究能量、長期投入專精拔尖科技與累積技術經驗,於縱向可追求學術頂尖,而編制內有穩定專職的研究人員,也有利於橫向強化連結,建立合作平台,實為國內於凝態科學領域獨具一格的前瞻性之研究中心。凝態中心的研究人力結構和一般系所不同,除了專任助理和博士後,我們的學生來源是和外部合作共同指導,而這些成員來自物理、化學、材料、電子、光電、化工等等不同系所,這樣跨領域的研究氛圍,互相激盪偶有令人驚喜的研究成果,其實是許多成員始料所未及。跨領域的對話、思考、與相互啟發一直是突破現有研究障礙的關鍵,而凝態中心則提供了絕佳的平台讓跨領域的突破可以更容易發生。

展望未來,我們的發展目標有以下三點:

1. 繼續建置與發展尖端核心研究設備及其相關頂尖專業技術,提供專業諮詢,促進技術專家與使用者之間的學術合作與互動,以有效推動校內外與國際間跨領域的科技合作研究。凝態中心為一跨領域實體的研究中心,有足夠的技術、人力與空間來維持尖端儀器高性能之運作及持續累積尖端技術,與有教學任務之系所相較,最適合尖端核心設施之建構。

2. 擴大國內交流,推動與校內外各相關系所及單位合作,並提供實驗平臺。利用中心所建置的各類尖端核心設施,結合國內各傑出研究團隊,大力提升研究水平。同時亦參與開創跨領域及新穎實驗技術之教學課程,培育高科技人才,幫助國內工業之晉級和轉型。

3. 加強增進與國際一流研究機構學術交流及技術合作,提升研究品質,引進新穎研究技術,以期由「國內領先」達到「世界一流」的目標。






材料學會網址 版權所有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製作 by 台灣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