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Fraunhofer (ISE)研發III - V族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高達39.7 %

歐洲The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olar Energy Systems (ISE)目前成功的超過了自己在III - V族半導體多重接面太陽電池的舊記錄37.6%,達到39.7%的新記錄。這項成果的關鍵,是利用太陽電池前端薄金屬電線傳輸大量的電流及低阻力。ISE 的 III - V族電子與太陽電池研究中心首長Frank Dimroth表示,已改善太陽電池的接觸結構,因此,即使用相同的半導體結構,也能實現更高的效率。

詳見全文...

具有伸縮特性的導電性材料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發團隊開發出具有如橡膠般伸縮特性的導電性材料。新材料係採用筒狀碳分子「奈米碳管」與橡膠狀的聚合物混合製作而成。使用新材料試作出積體電路板,證實即使經過拉伸,還可維持穩定的電流。因其可自由地撓曲,所以可作為電子紙型顯示器,及觸覺感測器等機器人的皮膚等應用。該研發成果係由理化學研究所及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共同研發而成。

詳見全文...

可分解室內有害物質的新型光觸媒

日本產業經濟綜合研究所開發出新型光觸媒,即使在室內的微弱光線下,也可分解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可對應如甲苯一般難以分解的物質,期待還可擴大對應去除引發病態住宅症候群(Sick House Syndrome, SHS)的物質及惡臭等。

詳見全文...

IMEC提出製造太陽電池用超薄結晶矽晶圓的新方法

比利時奈米科技研究中心IMEC於2008年7月美國舊金山舉辦的 「Semicon West 2008」展覽中,發表太陽電池用厚度50μm的結晶矽晶圓製造方法。其中最大的特點在於,切割矽碇的技術不同,是利用矽與金屬間的熱膨脹差異來剝取矽箔,有別於以往用鋼絲鋸(線鋸的一種)的方法,因此不會有因切割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費。IMEC表示,這種技術可大大降低結晶矽太陽電池的製造成本。

詳見全文...

進行電鍍銀處理可抑制LED表面變色的新技術

日本從事電鍍加工的東電化工業開發出銀電鍍技術,應用於LED的表面處理,可抑制LED的變色情況。以往的LED只要2000小時連續點燈,輝度就會降低三成,若使用新技術就可將輝度降低比例維持至1成以下。因看準了低消耗電力LED的需求龐大,此技術被視為可改善LED性能的相關技術。

詳見全文...

使光觸媒效果可持續20年的新技術

日本光觸媒鈦塗劑(Coat劑)製造商Digic公司,為使經過長時間還可使光觸媒保持穩定狀態,於是開發出用於玻璃的打底塗劑,並開始進行販售。新產品係將光觸媒塗劑塗佈兩層,可以減緩由窗框溶出的矽材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可以維持光觸媒的機能。在耐久試驗中,證實最少可以維持20年的功效。

詳見全文...

美國新一代太陽能油墨

美國Five Star Technologies宣布其研發用於矽晶太陽電池的ElectroSperse S系列太陽能油墨,秉持以往一貫的電力接觸發射層,可提高太陽電池生產產量及整體太陽電池的效率,將於聖地牙哥 Five Star Technologies表示,以銀為基底的導電油墨,能使矽晶太陽電池的上層網格線窄化至120~175μ。S - 600產品,如低弓,是以無鉛,鋁為基礎的膠體適用於層面的背面,在溫度下可同時發射並與S - 500銀油墨共用。

詳見全文...

可將硬碟(HDD)記憶容量提高2.5倍的新技術

日本日立製作所開發出可將記憶容量提高至2.5倍的Hard Disk驅動裝置(HDD)基礎技術。因以放置特殊的記錄膜作為媒體,可提高對於高溫及磁性的耐受度,故可以高密度並正確地進行資料讀寫。期望可在2~3年後達到產品化的目標。

詳見全文...

全球最短波長的次世代光碟新技術

日本Hamamatsu Photonics開發出可發出世界最短波長的半導體雷射。使用特殊的結晶長成技術,可成功製作出缺陷較少的元件,可望作為記錄更多資料的次世代光碟光源(可記錄的容量比現行最新的DVD還多)。

詳見全文...

TORAY開發出以碳纖維製作電波吸收板的新技術

日本TORAY利用碳纖維開發出製作電波吸收板的新技術,在工廠及物流設備的環境下,可防止IC Tag發生錯誤辨識。新產品的厚度只有30mm、重量每平方公尺1公斤,相較於以往的電波吸收板,重量只有以往的一半,另外還有容易搬運,易於設置的優點。計畫在今年內開始日本國內外的販售,期望可在3年後達到10億日幣的營業額目標。

詳見全文...

熱電轉換效率提高2倍的新材料

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發團隊開發出熱電轉換效率比以往提高2倍的新熱電變換材料。新材料係在鉛及碲(Tellurium)的合金中加入鉈(Thallium),預計使用在攝氏500~700℃的條件下,期望可在工廠廢熱、垃圾焚化爐、太空探查機等環境下達到實用化的目標。

詳見全文...

九十七年中華民國材料科學學會年會暨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四十週年慶

中國?冶工程學會97年年會

2009中華民國高分子年會暨軟性電子國際研討會
國科會高分子學門成果發表會

台灣鍍膜科技協會年會(AMTACT 2008)
鍍膜在能源與光電應用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IP-BASED NANOFABRICATION

2008年年度會員大會暨論文研討會徵稿通知

材料科技論壇

 
 
中興大學
97年06月        本系武東星教授指導博士班蔣承忠等同學以「薄膜電晶體電晶體直接分離技術」榮獲「第二屆奇美獎」百萬首獎。
97年07月        本系呂福興老師指導博士班詹佩瑄同學參加新加坡舉行之「Thin Films 2008 and nanoMan 2008國際研討會」榮獲海報論文競賽第一名。
97年07月        本系呂福興主任於7月31日任期屆滿;新任武東星主任於8月1日上任。
97年08月        本系吳威德老師指導大學部陳延存同學榮獲96年度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
97年08月        本系林佳鋒老師指導博士班楊仲傑、林春敏同學及碩士班簡瑞芬、陳奎廷同學參加「教育部顧問室2008影像顯示科技專題實作競賽」榮獲中區工程技術類特優獎。
  回到頁首




中央大學
       恭賀本學會理事黃志青教授今年10月日榮升國立中山大學學術研究長
回到頁首




逢甲大學
       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已搬遷至新大樓學思樓,新大樓新氣象,期許材料系之研發與創新能更上一層樓!
       恭賀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陳錦毅副教授喜獲麟兒!吳志明助理教授喜獲千金!
       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楊聰仁教授通過教育部、經濟部「啟動產業人力扎根計畫」第二年審核, 計畫經費共計200.5萬,其中含17位獎學金名額,每名各5萬元。
       材料系楊聰仁教授、博士後研究林正得博士於97年7月13~17日出席新加坡「FhinFilms 2008」國際會議,研討會大幅探討基礎材料研究、光電性質、奈米材料及生物科技等領域。
       材料系柯澤豪、陳士堃、陳克昌、何主亮教授於97年7月21~28日出席大陸山西太原舉辦之「第七屆海峽兩岸新型碳材料研討會」,會議期間介紹本校碳材料研究群之最新研究成果,並和大陸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材料系陳錦山教授於97年8月13日~21日前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Tomsk State University執行「台俄雙邊共同合作計畫」之學術交流,雙方合作研發的新型化學薄膜感測器已有良好的研究成果,預期本校與TSU的持續國際交流合作將可在短期內達到研發提升及技術升級、轉移等諸項目標。
       本系博士班研究生陳振崇於97年8月18~21日出席韓國濟州島舉辦之「第一屆微電子與電漿技術國際研討會」,會中對當紅的光電產業-液晶顯示器(TFT-LCD),TFT-LCD 及次世代主動發光平面顯示器-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等課題廣泛討論。
       本系何主亮、陳錦山、駱榮富教授於97年9月4~17日出席大陸廣西南寧參加「第四屆兩岸材料交流會議」,台灣教授代表團共計23位,大陸教授50位,廣西大學材料學院研究生約100人參加。大會由大陸材料學會理事長周玉(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廣西大學副校長、大同大學吳建國校長共同主持開幕儀式,口頭論文報告共計35篇,海報約25篇。會後與會人員至廣西平果鋁業公司(大陸第四製鋁公司,年營業額超過人民幣200億)進行實地考察,參觀金屬鋁製造工藝。大會最後一致決議2010年5月由逢甲材料系主辦「第五屆兩岸材料交流會議」。
       本系柯澤豪老師通過經濟部在地型產業加值學界科專計畫-「PEMFC關鍵材料元件開發-氣體擴散層國產化之研製」三年,計畫經費總計2,798萬。
回到頁首




東華大學
       國立國立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人事異動:
新聘田禮嘉助理教授, 業於97年8月1日正式起聘,專長為一維奈米氧化物合成應用、薄膜磊晶成長、光電子發射技術。
回到頁首




虎尾科技大學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材料系鄭桐華老師升等副教授:
鄭老師96年1月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系博士,專長在於液晶顯示器封裝。其升等對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材料系研發可進一步強化,也對液晶顯示器封裝研究注入新能量。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材料系許禎祥老師升等助理教授:
許老師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機械所,服務於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原雲林工專)已23年,專長於精密鑄造與銅薄膜製程,未來將更進一步專注於薄膜製程研製與特性研究。
回到頁首

材料學會網址 版權所有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製作 by 台灣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