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系介紹
(一)系所簡介及系所特色
大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自95年8月1日成立,目前有大學部學生約180人。本系在師資、課程、儀器設備等各項教學研究資源,深受教育部委高等評鑑中心評鑑訪視委員的肯定,98年12月獲通過「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之考驗。
本系現有9位專任教師,師生比及專任教師之師資結構相當良好,未來將繼續爭取聘任具有材料相關專業背景博士學位之教師至本系所任教。大學部同學在系上老師們用心指導下,自大二起即自動自發的提前全心投入專題研究計畫的學習.除有好的成果展現,學生更積極參與相關學術研討會,修讀專題研究的學生已累計數十篇論文發表,更有刊登在國內外知名期刊;學生參與校內外各項競賽亦獲得許多的佳績 ,例如:98上半學年度即獲得台灣銲接協會的年度優秀學生獎、經濟部輕金屬創新應用設計競賽第一名等,並以「鈦好刷」應用設計獲邀赴國內外相關展場參加競賽中。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是一個結合材料學理、實驗科學與工程實務的應用科技領域。因此,課程設計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先瞭解原理,再以諸多動手實作的實驗課程加以綿密的搭配與驗證。授課的設計,則在於透過嚴謹的學程安排與「師徒制」的傳承、專題研究的訓練。
除了本校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與電機工程學系設立碩士班專門小組招收材料領域碩士生外,目前本系已向教育部提出材料系碩士班申請,預計100學年度開始招生,將可提供同學更為暢通之升學管道,並可繼續與教授們持續進行相關研究計畫的執行。
(二)發展方向
本系之成立係根據本校既有師資和擬聘師資之專長領域,以及配合中部科學園區和中部工業區之各種精密機械工業和光電產業,擬定本系的發展方向與重點分成「輕金屬材料」與「電子與光電材料」。本系開設之前瞻和傳統材料基礎課程和應用課程,以訓練學生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使其擁有優良豐富的材料科技和工程的研發專業,以促進中部產業的提升和國家經濟的成長。
本系之發展重點與方向:短程將朝光電與電子材料、薄膜科技材料、輕量化金屬材料領域發展,中程則朝能源材料和微機電材料領域發展,未來遠程則全力發展奈米材料和生醫材料領域,致力於培育良好的材料人才。在國家節能減碳政策推動下,已和經濟部簽訂了「新型式輕型二輪電動載具車身研製與關鍵技術研發」的三年計畫,其中本系即負責「輕量化製程技術」的開發;「輕量化金屬材料」相關研究也向國科會與工研院等爭取到多年期的合作計畫。「奈米科技材料」和「生醫工程材料」領域攸關國家未來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活動之參與,本系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合作多年,積極推動在生醫材料等相關研究議題之榮葉計畫,且已有豐碩的成果。有關太陽能矽回收之研究,也和相關產業建立了相當良好之互動,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突破性的績效。
(三)專任師資表
目前,本系共計有9位專任師資,其中副教授以上者4員,具助理教授者4員;講師1員;歷年聘任兼任師資9員。擬增聘專任師資6員,其中副教授以上者4員,助理教授或具博士學位者2員;兼任師資5員。
未來師資之延聘主要是考量「系發展方向與重點」、「學程與課程開設」、「整合工學院重點科系現有師資及教研資源」及「配合國家重點高科技發展需求」而訂定,更重要的是為了符合「本校材料系能培育可提昇中部各種經濟產業的基礎材料和高科技材料人才」的教育目標。
職稱
|
姓名
|
最高學歷
|
專 長
|
助理教授 兼任系主任
|
李義剛
|
國立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設製組博士
|
金屬材料、航太材料、非傳統加工製程技術、高溫腐蝕與防蝕工程
|
副教授
|
廖芳俊
|
美國科羅拉多礦冶大學 冶金及材料工程博士
|
金屬材料、熔接製程、輕合金表面處理
|
副教授
|
宋皇輝
|
國立台灣大學 物理學博士
|
薄膜工程、電子陶瓷材料、高溫超導、量子干涉儀
|
副教授
|
何文福
|
國立成功大學 材料科學及工程博士
|
金屬材料、精密鑄造、合金設計、生醫材料
|
副教授
|
賴峯民
|
國立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固控組博士
|
複合材料力學、最佳化設計、CAD/CAM /CAE
|
助理教授
|
姚品全
|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工程博士
|
觸媒與表面科學、無機材料、太陽電池
|
助理教授
|
蕭宏彬
|
國立中央大學 光電科學博士
|
光電半導體元件物理、化合物半導體
|
助理教授
|
陳昭翰
|
國立台灣大學 物理學博士
|
半導體材料與元件、 超導體材料與元件
|
講師
|
李弘彬
|
國立中興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候選人
|
奈米金屬材料、腐蝕磨耗工程、電鍍製程、金屬儲氫材料
|
課程規劃
(一)課程規劃
本系畢業應修學分為128學分,其中包含校定必修28學分、院定必修6學分、系定必修62學分、系定選修26學分及自由選修6學分。本系鼓勵學生修習跨領域學程,如「奈米科技學程」、「綠色能源科技學程」,以增加多元學習之機會,提升就業能力及開闊生涯規劃。
課程學習地圖
(二)未來畢業出路
本系的教育目標之ㄧ為畢業生獲得具有材料科學的基本知識及材料分析之專業能力,以培育並提供國家在工業建設、科技與經濟發展中心所需的材料科技工程研究、開發與應用之專業人才。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材料製程及分析人才的需求甚殷,雖然教育部大力支持培育材料科技人才,但材料科技人才仍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情形。所以,本系的畢業生將是製造與高科技等相關領域所殷切需求的對象,例如:金屬加工製造、精密器械;運輸工具、金屬模具、金屬熱處理、航太、光電、半導體、電機機械、再生能源及薄膜科技等都是可以投入的產業。同時第一屆同學們參加98學年度的研究所推甄全數上榜,包含頂尖的國立大學等等名校。因此,相信本系所培育出的畢業學生未來將是國家建設與產業發展所需之材料科技專業人才。
生涯學習地圖
職業生涯進路圖
研究發展
(一)研究領域
本系依材料相關產業發展的架構及業界實際的需求,規劃出主要的研究方向可分為金屬材料、電子及光電材料。為提升系所研究領域之視野與品質,本系教師透過跨系、跨校甚至與業界合作的方式參與產、官、學界研究,以期教師與學生之研究與專業表現能更貼近社會需求,並使本系所培育出之研究生在學術與就業市場中更具發展性與競爭力。
(1)輕金屬材料
研究主題包括:輕質材料(鈦合金/鎂合金/鋁合金)、鋼鐵材料(鉻鉬合金鋼/麻時效鋼/D6A/…等)、鎳基合金等金屬材料,及其應用於非傳統加工技術(精密接合/熱處理/鍛造/塑性加工/…等)、環境控制(防蝕工程/高溫腐蝕/破損分析/…等);碳纖維/高分子複合材料之設計分析與應用、智慧型材料之設計與應用。
領域或產品別:目前主要針對各式具高附加價值之金屬材料,如:鎂合金、鈦合金、鋼鐵及其複合材料等進行研究,運用範疇在航太、汽車、民生與生醫等領域。
(2)電子與光電材料
研究主題包括:有機與奈米太陽電池、透明導電薄膜、介電陶瓷材料、功能性鍍膜合成與應用,高性能吸附劑。
領域或產品別:目前主要針對太陽電池與光電元件所需之介電薄膜與電極材料,各式抗炫、抑菌、防蝕、保護等特殊功能鍍膜技術開發,運用範疇在再生能源、顯示器、金屬加工、與民生應用等領域。
教學與特色研究實驗室
本系實驗室分為:「基礎教學實驗室」與「特色實驗室」,另整合重要材料分析實驗室成立「材料分析中心」,可供師生實習實作及理論研究。
展望
本系成立僅三年餘的時間,正是在成長快速時期,配合國家第廿九次科技顧問會議(98.11.05)之「生技產業」與「綠能產業」的發展、學校的發展願景,未來將積極擴充研究能量,強化教學品質。依據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公布WOS論文統計資料顯示,本校在2009年材料科學學門論文之平均被引用次數為全國排名第五名(私校第二名),總引用次數全國排名第廿名(私校第二名)。各項數據均顯示本系研究成果豐碩,且在國際上也受到重視。
(2009)WOS論文統計資料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就地緣關係而言,由於新開發之中部科學園區的發展主軸為光電材料、奈米材料及精密機械等,因此培養與材料相關領域之高級專業研究人才,對於中部地區產業之發展應有直接的助益。面對著日益多元複雜的科技發展趨勢,本系一方面加重學生的基礎理論訓練,另一方面則廣納各方專長人才,鼓勵各種學術合作,發展跨領域的研究範疇。不僅得以培育優秀的材料科技人才,並可藉由基礎材料工程教育及創新尖端材料之研究,推動我國材料科技的發展。材料科技的發展直接影響了未來高科技產業的進展,欲強化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視野與競爭能力,材料本質的研究與材料科技人材的培養都將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中度開發邁向高度開發之工業化(技術密集)階段,在此轉變過程中,材料科技研發是具有決定性之影響。本校的工學院和生資學院許多系所中,部分師資之專長研究和領域,在相關材料科技研究方面已具有初步的基礎規模。長久以來,本校的材料工程領域因拜早期羽田汽車廠和大葉重工生產汽機車的研發之賜,早已有豐富的工業應用規模與研究成果,累積了許多與中部地區相關中下游產業彼此之間的材料研發、材料加工、材料設計和材料製造等材料工程經驗。因此,本系可成為培育中部工業區和中部科學園區極佳的材料研發專業人才搖籃。在此關鍵時刻,您的加入大葉大學材料系,將是發展抱負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