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總研開發出耐熱超過1000℃的金屬薄膜

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開發出可耐熱攝氏1000千度以上高溫之金屬薄膜製造技術。

以往的薄膜只要超過攝氏1000度就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或氮氣進行化學反應,因此存在著會自貼附的基板上剝離的問題。新開發的製造方法則是在耐熱材料氧化鋯基板上製作厚度約100奈米的釕(ruthenium)薄膜,然後於釕.........

詳見全文...

 

可在黑暗中發光的鋁合金

日本大學開發出可蓄積光線,在黑暗中發光之鋁合金,利用比例1:1的鋁鍶氧化物與一般的鋁,先在球磨機中攪拌5分鐘,再以放電電漿燒結法,以600℃燒結30分鐘完成,試作品為直徑2cm,厚度 5mm,呈硬幣狀,照射1~10分鐘的紫外線後可產生0.05cd/m2的亮度,實際發光時間仍在分析中,但以目視確認可發光.........

詳見全文...

 

石墨烯角落碳原子的電子狀態有助於新興裝置之研究

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針對奈米碳管材料石墨烯的碳原子一個個進行觀察,確認石墨烯角落碳原子的電子狀態與一般的電子有著相當大的差異。研究團隊應用科學振興機構(JST)計畫中所開發的全新電子顯微鏡,成功地將電子能量分光損失敏感度提高至原先十倍左右之水準。石墨烯應用於電子裝置時,其角落之碳原子.........

詳見全文...

 

可將光源與熱源都轉換成能源之混合型發電元件

日本富士通研究所發表一款混合型發電元件,可自光源或熱源中產生電力,採用高分子「P3HT」作為p型半導體,Fullerene的誘導體「PCBM」作為n型半導體,只要切換兩種半導體的接續即可選擇熱電變換或是光電變換,其熱電性能為52℃溫度差時 16pW,大約與現有的熱電變換材料相同,光電變換功能中的變換效率.........

詳見全文...

 

愛媛大學開發出不需使用稀土元素之螢光材料

日本愛媛大學開發出可代替稀土類元素之材料。稀土類元素是螢光燈、液晶電視背光源使用之螢光材料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新材料為具有多孔質構造的人工沸石(zeolite)與銀離子結合而成之物質,具有螢光體之性質。由於稀土類元素始終有供給不穩定、價格昂貴等疑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家電龍頭業者等機構便.........

詳見全文...

 

產總研開發出染料敏化太陽電池電極用的新材料

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開發出可取代稀有金屬的白金、作為染料敏化太陽電池電極用的新材料,其光電變換效率和白金幾乎同等,既能節省資源又能降低成本。

新材料由多層奈米碳管、離子液體及導電性高分子所組成,其為奈米管外側附著著被稱為Imidazole系離子液體的分子,更外側則包覆著導電性.........

詳見全文...

 

極端環境中也能保持彈力之橡膠狀奈米材料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本月在美國「Science」雜誌發表一新奈米材料,以Carbon Nano Tube(CNT)為材料,將許多直徑5nm、長度5mm之CNT編成毛球狀的構造,能發揮如橡膠般的粘彈性,並能以Super Growth法大量製作。

一般橡膠在低溫時會變硬,高溫時則會分解,即便是高性能Silicon橡膠能承受的溫度.........

詳見全文...

 

應用金屬錯體材料將二氧化碳變換成燃料

有著直徑數奈米孔洞的多孔性「金屬錯體」材料近來備受矚目,日本京都大學北川教授成功以有機物製出多孔性金屬錯體,目前致力於研究二氧化碳的儲藏與分離,並將甲醇變換成有用物質,若能將觸媒混入金屬錯體之中,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有用物質的話,則將空氣與水中含有的氮、氧及氫轉換成燃料或化成品則不再.........

詳見全文...

 

京都大學等開發出可吸附氫氣的奈米合金

京都大學北川宏教授與九州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可吸收儲存氫氣的奈米尺寸之合金。鈀(palladium)金屬可用於氫氣吸附材料,而研究團隊藉由將銠(rhodium)原子和銀原子仔細混合,製作出用量僅為鈀金屬一半、可吸附氫氣的合金。應用新開發之技術並不需使用到屬於稀有金屬的鈀,因此可避免資源消耗的.........

詳見全文...

 

製作速度快100倍之超導薄膜新技術

日本芝浦工業大學與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共同開發出快速製作零電阻之超導薄膜技術,製作速度最多比以往快100倍。

研究團隊採用在絕對溫度39度時零電阻之MgB2, 將此材料浸在絕對溫度20度之液態氫中,並將直徑1µm大小的超導材料微粒子以氣體分散成浮游粉塵後吹附在鋁基板上,半小時內即可.........

詳見全文...

 

機能性透明導電奈米塗佈材料

大日本塗料公司結合兩種無機材料,研發出機能性透明導電奈米塗佈材料。新材料係結合具有導電性的摻銻二氧化錫(Antimony Doped Tin Oxide;ATO),以及具備高折射率的二氧化鋯(ZrO2),將兩種材料於溶劑中均一分散就可製作完成。將製作完成的新材料塗佈於PET膜,證實具備極佳的透明性、耐擦傷性及高硬.........

詳見全文...

 

可高效率將金屬與樹脂分離的新技術

日本工學院大學的研發團隊,研發出由金屬電鍍加工的樹脂產品中,高效率取出金屬的回收技術。新技術係使用高頻誘導加熱的手法,可在短時間內高速加熱使金屬與樹脂間產生剝離。新技術適用於金屬製薄膜與小型金屬零件等的分離,也因此建立了由使用完畢的電子零件中,回收稀土元素金屬之手法。.........

詳見全文...

 

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成功開發出世界最小的強介電體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於2010年10/26公開發表,其將厚度為分子等級的氧化物奈米薄片(nano sheet)交互重疊,成功開發出世界最小的強介電體。新技術在成為強介電體奈米材料設計應用研究方針的同時,對於使用以低電壓便可運作之強介電體奈米薄膜製成的低耗電記憶體、IC晶片卡之開發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詳見全文...

 

可吸收二氧化碳的低成本新材料

京都大學的研發團隊與Kuraray公司合作,研發出可以低成本製造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新材料係藉由可隨壓力升降而伸縮的多孔質材料,可於室溫下吸附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以往的材料必需在極低的溫度下才能進行二氧化碳吸附。將所吸附的二氧化碳取出手法也相當簡單,還可應用在甲烷發酵時去除二氧化碳的.........

詳見全文...

 

可使染敏太陽電池轉換效率提高至10.4%的新技術

大阪氣體公司藉由於染敏太陽電池負極添加微量二氧化鈦奈米碳管,研發出可將電池轉換效率提高1個百分點,達到10.4%的新技術。染敏太陽電池在陰天及斜面照光的條件下,容易使轉換效率降低,該研發團隊今後將持續研發可提高轉換效率的技術,並找尋可協助量產化生產的合作企業。目前預計使用在住宅車庫的.........

詳見全文...

 

鋰電池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2011 AVS International Plasma Workshop-- on Process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

IEEE 2011 International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Conference/2011 Materials for Advanced Metallization Conference

2011 精密機械與製造科技研討會

「東南亞鋼鐵學會(SEAISI)」年會暨技術研討會

2011中華民國系統科學與工程研討會(6/17-18)

2011創新發明(CICI’11)

IUMRS-ICA 2011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Asia

以下資訊取材自: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產總研開發出耐熱超過1000℃的金屬薄膜 

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開發出可耐熱攝氏1000千度以上高溫之金屬薄膜製造技術。

以往的薄膜只要超過攝氏1000度就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或氮氣進行化學反應,因此存在著會自貼附的基板上剝離的問題。新開發的製造方法則是在耐熱材料氧化鋯基板上製作厚度約100奈米的釕(ruthenium)薄膜,然後於釕薄膜上方製作同樣厚度的鎢 (tungsten)薄膜;最後再以攝氏1450度加熱一個小時,使釕與鎢結合為合金。研究團隊藉由……

 


2011/2/1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可在黑暗中發光的鋁合金 

日本大學開發出可蓄積光線,在黑暗中發光之鋁合金,利用比例1:1的鋁鍶氧化物與一般的鋁,先在球磨機中攪拌5分鐘,再以放電電漿燒結法,以600℃燒結30分鐘完成,試作品為直徑2cm,厚度 5mm,呈硬幣狀,照射1~10分鐘的紫外線後可產生0.05cd/m2的亮度,實際發光時間仍在分析中,但以目視確認可發光5分鐘以上,未來……

 


2011/1/21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石墨烯角落碳原子的電子狀態有助於新興裝置之研究 

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針對奈米碳管材料石墨烯的碳原子一個個進行觀察,確認石墨烯角落碳原子的電子狀態與一般的電子有著相當大的差異。研究團隊應用科學振興機構(JST)計畫中所開發的全新電子顯微鏡,成功地將電子能量分光損失敏感度提高至原先十倍左右之水準。石墨烯應用於電子裝置時,其角落之碳原子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期待能夠利用其特殊性質對於新型裝置的研發有所助益。

圖說:石墨烯角落之模型圖

產總研這次是以裝有分析能力大幅提高的Delta型像差校正裝置的電子顯微鏡來觀察石墨烯。在六角形蜂巢狀構造的碳原子之中,得知角落部分的電子狀態大相逕庭;此外,調查電子能量損失光譜的結果發現……

 


2011/1/19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可將光源與熱源都轉換成能源之混合型發電元件 

日本富士通研究所發表一款混合型發電元件,可自光源或熱源中產生電力,採用高分子「P3HT」作為p型半導體,Fullerene的誘導體「PCBM」作為n型半導體,只要切換兩種半導體的接續即可選擇熱電變換或是光電變換,其熱電性能為52℃溫度差時 16pW,大約與現有的熱電變換材料相同,光電變換功能中的變換效率表現則比現有產品差,約為0.02%;由於採用低價有機材料,故可降低生產成本,不需電氣配線或電池的替換,可應用於Sensing Network中各種Sensor電源或醫療Sensor……

 


2011/1/18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愛媛大學開發出不需使用稀土元素之螢光材料 

日本愛媛大學開發出可代替稀土類元素之材料。稀土類元素是螢光燈、液晶電視背光源使用之螢光材料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新材料為具有多孔質構造的人工沸石(zeolite)與銀離子結合而成之物質,具有螢光體之性質。由於稀土類元素始終有供給不穩定、價格昂貴等疑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家電龍頭業者等機構便共同進行研究,以2012年為目標,希望能達到實用化水準。

圖說:稀土元素替代材料之發光原理

新材料為稱作「含銀沸石」的物質,會發射吸收紫外線的可視光。螢光體需要加入屬於稀土元素的銪(Eu, europium)金屬或鋱(Tb, terbium)金屬,不過新材料並不需要稀土元素;同時,改變銀離子的結合量或是變更結合構造的話,就能夠發出紅、綠、藍之三原色光。由於螢光機能在水中也不會改變,所以可混入塗料等使用。開發出新材料……

 


2011/1/12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產總研開發出染料敏化太陽電池電極用的新材料 

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開發出可取代稀有金屬的白金、作為染料敏化太陽電池電極用的新材料,其光電變換效率和白金幾乎同等,既能節省資源又能降低成本。

新材料由多層奈米碳管、離子液體及導電性高分子所組成,其為奈米管外側附著著被稱為Imidazole系離子液體的分子,更外側則包覆著導電性高分子的構造。取代白金用此材料所製成的染料敏化太陽電池,變換效率達4.77%,發揮了與白金電極的4.94%幾乎是同等級的高性能。染料敏化型PV……

 


2011/1/11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極端環境中也能保持彈力之橡膠狀奈米材料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本月在美國「Science」雜誌發表一新奈米材料,以Carbon Nano Tube(CNT)為材料,將許多直徑5nm、長度5mm之CNT編成毛球狀的構造,能發揮如橡膠般的粘彈性,並能以Super Growth法大量製作。

一般橡膠在低溫時會變硬,高溫時則會分解,即便是高性能Silicon橡膠能承受的溫度範圍也只在攝氏 -50~300度,這次新開發的材料在攝氏1000度的超高溫,或是零下196度的超低溫……

 


2011/1/4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應用金屬錯體材料將二氧化碳變換成燃料 

有著直徑數奈米孔洞的多孔性「金屬錯體」材料近來備受矚目,日本京都大學北川教授成功以有機物製出多孔性金屬錯體,目前致力於研究二氧化碳的儲藏與分離,並將甲醇變換成有用物質,若能將觸媒混入金屬錯體之中,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有用物質的話,則將空氣與水中含有的氮、氧及氫轉換成燃料或化成品則不再是夢想。

金屬錯體的規則性微小孔洞可捕捉或放出目標分子,只要將材料中的有機分子與金屬離子的混合條件做調整,搭配目標分子即可自由做設計;以鋅、氫、碳製成的金屬錯體可吸附二氧化碳,再將與二氧化碳大約相同份量的氮、氧氣體做反應,即可……

 


2011/1/3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京都大學等開發出可吸附氫氣的奈米合金 

京都大學北川宏教授與九州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可吸收儲存氫氣的奈米尺寸之合金。鈀(palladium)金屬可用於氫氣吸附材料,而研究團隊藉由將銠(rhodium)原子和銀原子仔細混合,製作出用量僅為鈀金屬一半、可吸附氫氣的合金。應用新開發之技術並不需使用到屬於稀有金屬的鈀,因此可避免資源消耗的問題,在氫氣燃料電池用的氫氣吸附材料用途方面,期待會有進一步的研究發展。

研究團隊使用的方法為濕式化學(wet chemical)法。研究團隊在燒瓶內置入銠、銀與高分子的PVP(Polyvinylpyrrolidone)並加以混合,使銠與銀金屬的原子相互結 合、製作出尺寸為10奈米左右的奈米粒子。此外,銠和銀的關係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油與水般、彼此是無法混合的,但這次的實驗也證實如果將銠與銀以……

 


2010/12/27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製作速度快100倍之超導薄膜新技術 

日本芝浦工業大學與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共同開發出快速製作零電阻之超導薄膜技術,製作速度最多比以往快100倍。

研究團隊採用在絕對溫度39度時零電阻之MgB2, 將此材料浸在絕對溫度20度之液態氫中,並將直徑1µm大小的超導材料微粒子以氣體分散成浮游粉塵後吹附在鋁基板上,半小時內即可完成長寬各5cm,厚 2µm的薄膜,此新製法也可用於利用液態氮之釔系氧化物超導線材薄膜,不需要在真空裝置中進行也不需要加熱等後處理,即可……

 


2010/12/16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機能性透明導電奈米塗佈材料 

大日本塗料公司結合兩種無機材料,研發出機能性透明導電奈米塗佈材料。新材料係結合具有導電性的摻銻二氧化錫(Antimony Doped Tin Oxide;ATO),以及具備高折射率的二氧化鋯(ZrO2),將兩種材料於溶劑中均一分散就可製作完成。將製作完成的新材料塗佈於PET膜,證實具備極佳的透明性、耐擦傷性及高硬度,且其折射率可自由調整。新材料還可用作高折射率的防止帶電薄膜,目前主要以光學用途為主軸,並期望可廣泛應用至其它領域。

新研發的塗佈材料係於酒精系溶劑中將粒徑30~50nm的ATO與ZrO2均一分散,一般來說,ATO與ZrO2容易出現分散穩定度的問題,不過該公司善用獨家研發的奈米分散技術,順利解決分散穩定度的問題。試著將新材料塗佈於PET膜上,證實製作出可自由控制折射率,且具有防止帶電功能的薄膜。塗佈材料的膜厚若控制在1.5微米,全光線穿透率為85.2%,Haze值0.9%,膜折射率1.67%,達到與鉛筆硬度 2H相同的水準……

 


2010/12/15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可高效率將金屬與樹脂分離的新技術 

日本工學院大學的研發團隊,研發出由金屬電鍍加工的樹脂產品中,高效率取出金屬的回收技術。新技術係使用高頻誘導加熱的手法,可在短時間內高速加熱使金屬與樹脂間產生剝離。新技術適用於金屬製薄膜與小型金屬零件等的分離,也因此建立了由使用完畢的電子零件中,回收稀土元素金屬之手法。

研發團隊表示,應用金屬熱加工及溶接領域的高頻誘導加熱手法,以簡易的設備及低廉的成本進行金屬的分離及回收。在金屬及絕緣性樹脂等接觸面進行瞬間加熱,因其熱膨脹係數不同,材料會出現破斷,在不破壞雙方結構的前提下即可進行分離。也可在表面進行選擇性的加熱,可進行厚度約數百微米之金屬薄膜的回收作業。

 


2010/12/10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成功開發出世界最小的強介電體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於2010年10/26公開發表,其將厚度為分子等級的氧化物奈米薄片(nano sheet)交互重疊,成功開發出世界最小的強介電體。新技術在成為強介電體奈米材料設計應用研究方針的同時,對於使用以低電壓便可運作之強介電體奈米薄膜製成的低耗電記憶體、IC晶片卡之開發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圖:人工超晶格之透過型電子顯微鏡影像

研究團隊利用人工超晶格(Superlattice)技術製造全世界厚度最薄、僅10奈米的薄膜,開發出奈米等級的強介電體。新產品在室溫下展現出優越的強介電性,這是首次以奈米物質之組合製作出強介電體。

新產品擁有與強介電體代表材料之鋯鈦酸鉛(Lead Zirconate Titanate, PZT)類似的構造,並使用兩種……

 


2010/12/8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可吸收二氧化碳的低成本新材料 

京都大學的研發團隊與Kuraray公司合作,研發出可以低成本製造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新材料係藉由可隨壓力升降而伸縮的多孔質材料,可於室溫下吸附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以往的材料必需在極低的溫度下才能進行二氧化碳吸附。將所吸附的二氧化碳取出手法也相當簡單,還可應用在甲烷發酵時去除二氧化碳的材料,預計在數年後將該材料商品化。

新開發的材料為有機物及金屬所構成的多孔質金屬錯體(PCP),可像手風琴般伸縮,被稱為「SOFT PCP」。新材料採將芳香族化合物聯吡啶(bipyridine)與安息香酸的誘導體,與金屬銅離子連結的結構,藉由氣壓上下變化所產生的結構變化……

 


2010/12/6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可使染敏太陽電池轉換效率提高至10.4%的新技術 

大阪氣體公司藉由於染敏太陽電池負極添加微量二氧化鈦奈米碳管,研發出可將電池轉換效率提高1個百分點,達到10.4%的新技術。染敏太陽電池在陰天及斜面照光的條件下,容易使轉換效率降低,該研發團隊今後將持續研發可提高轉換效率的技術,並找尋可協助量產化生產的合作企業。目前預計使用在住宅車庫的屋頂以及籬笆等處,期望可在2015年達到商品化的目標。

一般染敏太陽電池的基本結構,為於負極使用奈米尺寸的二氧化鈦粒子,本次大阪氣體公司所採用的二氧化鈦奈米碳管相較於一般的二氧化鈦粒子,其導電率約可達到80倍之多。於負極的二氧化鈦層藉著二氧化鈦奈米碳管的添加,可提高電極的電子傳導性……

 


2010/11/29 

更多詳細內容請上:材料世界網http://www.materialsnet.com.tw




材料學會網址 版權所有 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製作 by 台灣科技大學